Site Meter

2017年12月18日

ThinkPad X1 Carbon 5th 開箱與長篇心得

折騰了很久,終於入手了。 



之前 ThinkPad X220 出過車禍後,雖然說在緊急手術後順利存活了下來,但最近卻開始出現一些奇怪的毛病,雖然說最後都被我修好了(或用一些方法繞過),但總有種不是很安定的感覺。

另外,最近開始會出現大量需要在外移動使用並攜帶電腦的需求,但畢竟是老舊架構的 X220 ,卻是個重量與續航不可兼得的情形(大電池→太重;小電池→根本不夠用),Nexus 7 也幾乎要壞了。 於是乎最終決定開始看一台,能夠滿足我隨身攜帶使用的筆記型電腦,一口氣替代掉 X220 與 Nexus 7 。

最後經過一番折騰與比較,基於對 ThinkPad 的熱愛,以及被小紅點制約,還有續航力以及等等因素,最終仍然是沒有離開 ThinkPad ,選擇了 ThinkPad 的當家台柱 X1 Carbon 作為我的下一台電腦。

這次 X1 Carbon 第五代直接從美國訂購,真的是花費好多力氣和時間才順利盼到它的歸來,還好入手後沒有讓我失望。就不多說,直接上開箱圖吧~


 
不像之前購買 ThinkPad 的經驗, X1 在基本的外箱內,還有個「內箱」,而且設計的挺不錯的,貼合 ThinkPad 品牌形象的紅黑配色,蓋子打開後內部全紅的設計,有種低調卻又強烈的奢華感。 有趣的是當你翻開紅色內箱的蓋子時,裝著主機的部份會順勢升起,這別出心裁的設計算是我開箱 ThinkPad 以來體驗最好的一次,第一次有種在開精品的感覺。不曉得是否因為是 ThinkPad 當家台柱的關係,亦或是聯想近年對於開箱體驗這件事情有比較用心,總之我覺得這個外箱的設計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呀(笑)

第一次開機, X1 Carbon 是預載 Windows 10 ,我選家用版,因為沒有 No OS 的選項。
X1 Carbon 的電源鍵與 logo ,以及雖然改成下沉式但依舊堅固可靠的金屬鋼軸。螢幕相當穩,即使車上使用也絲毫不會晃動。另外,我很喜歡它的鍵盤跟機身是一體的設計,感覺很好(其他的 ThinkPad 鍵盤大都是獨立組件),新的塗裝和 X260 那一輩不同,是改回有點類似以往的皮革漆但又不一樣的塗層,摸起來手感很好,機身 C 殼和 D 殼手感一致而且很有一體感,使用起來非常愉快。不過皮革漆塗裝的缺點之一就是容易沾油,手比較油的話容易搞髒,害我都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了


雖然沒等到第八代 Core i  ,不過現在這樣其實也夠了,這次選擇直接點滿 CPU ,直上 i7-7600U ,標準時脈 2.80GHz , Turbo Boost 最高可達 3.90GHz 。 買之前還蠻擔心 X1 Carbon 這個單薄的機身買這麼高到底會不會浪費的,但經測試證實, X1 Carbon 的散熱系統絕對是撐得起 i7 這頭發熱怪獸的! 預設狀況下長時間時脈約可以穩定維持在 3.6 ~ 3.8GHz 左右,而風扇全開則可以穩定維持在 3.8 ~ 3.9GHz !


新的 Lenovo Logo 老實說我覺得比之前舊版的要來得好看許多,在 X1 Carbon 上面也比較不會有那種破壞整體美感的老鼠屎感,此外,上蓋的 Lenovo 看起來也比在 X220 時要低調多了,我覺得這樣很好,不會有一種猖狂而且破壞風景的感覺。

ThinkPad 外蓋的 logo ,有著新的會亮的紅點,除了炫以外,也是替代以往舊式 ThinkPad 的機外狀態指示燈,在睡眠的狀態下,這顆指示燈和電源燈一樣,會以呼吸燈的形式緩慢閃爍,相當有質感。

ThinkPad 的新六列孤島式鍵盤與小紅點。 老實說對於這個部份許多的資深小黑迷們都有相當的排斥,畢竟傳統的七列標準鍵盤有著集 ThinkPad 歷代鍵盤設計精華之大成,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取代的。老實說,在使用 X260 的孤島鍵盤時,我是難以接受的, X260 的鍵盤有許多顯著的缺點,包括僵硬的回饋感、太淺的鍵程、缺乏 Caps Lock 指示燈以及不是很好用的編輯鍵區等等,都讓鍵盤使用起來的感受大打折扣,紅藍條的小紅點按鍵也過於僵硬不好按,長時間使用下來手其實會感到不適。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產品定位的問題, X1 Carbon 的鍵盤明顯的好了很多很多,之前在 X260 上適應不良的問題,在 X1 Carbon 上幾乎消失了。 它的回饋感相當的好,打感非常的「精緻」,且力道得宜的回饋也很好的彌補了鍵程較短的問題,讓打感相較於 X260 大幅提昇。此外,或許是得益於一體式的設計,鍵盤相當的穩定,不像一般垂直方正的巧克力鍵盤,鍵帽的弧形設計也都讓打字體驗幾乎絲毫不遜於傳統鍵帽,亦不會有卡手的問題,剪刀腳的設計也十分精良,像是空白鍵這種大尺碼按鍵,刻意去按角落也完全不會有任何不穩定,更不用說是蹺蹺板的問題。

在經過多年的演進後,大和實驗室總算將孤島式鍵盤的打字體驗與傳統鍵盤拉到一個十分接近的水平。唯一還待適應的,就是六列鍵盤的排列,按編輯鍵區時,還是不免要看一下鍵盤才知道要按哪裡。但還好至少 X1 Carbon 的 End 和 Insert 是分開的,不像 X270 和 X260 是整合在一起的。 F1 ~ F12 則仍舊是可以透過 BIOS 做切換,或者直接按 Fn Lock 也可以讓媒體鍵與 F keys 調換過來。在這個部份基本上使用起來沒什麼太大的障礙。

雖然說 ThinkPad 別具特色的 ThinkLight 小夜燈已經消失在新的 ThinkPad 上了,不過新的相應的解決方案便是背光鍵盤,換個方式解決了一樣的問題。 話雖如此,不過其實背光鍵盤在大多數的 ThinkPad 上是選配的,並不是每一台新機器上面都會搭載背光鍵盤,因此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到帶背光鍵盤的 ThinkPad 。 令我不禁困惑的是, ThinkLight 在以前的機種可都是標準配備呢,用背光鍵盤來替代 ThinkLight 是沒關係,不過是不是也該讓背光鍵盤成為標配呢?

說到 ThinkLight 就必須要來提一下,有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大部分廠牌的筆電當中, 最左下角的按鍵通常都是 Ctrl ,而右邊一顆才是 Fn ,為什麼 ThinkPad 總是跟人家相反呢?其實 ThinkPad 會把 Fn 擺在最左下角是有它的原因的,以往七列鍵盤的設計當中,最右上角的一顆按鍵搭配 Fn key 是開啟 ThinkLight 的功能,如此設計便是為了讓使用者能在看不見鍵盤的情況下,輕易的直接找到鍵盤的最左下以及最右上的按鍵便能開啟 ThinkLight 照明,雖然說現在 ThinkLight 已不復見,但這個按鍵位置卻保留了下來,這便是為什麼 ThinkPad 的 Fn 與 Ctrl 鍵位置跟他牌筆電顛倒之故。其實我相信即使目前背光鍵盤的開燈鍵是 Fn + 空白,這個 Fn 的位置還是有更好定位的作用。不過用慣了他牌筆電的朋友可能會不太適應就是了(其實是可以透過 BIOS 調換兩顆按鍵的功能的唷)

選 ThinkPad 不選別家的最大因素,除了鍵盤以外,那便是小紅點了。尤以對需要長期做文字輸入的人來說,小紅點更是不可或缺,它不像滑鼠難以攜帶或在移動中使用,也不像觸控板那樣不問再大張都有會滑到盡頭的問題。而且它還能讓你使用指標與打字都是同一個手勢,這是觸控板和滑鼠都做不到的。

身為一個小紅點的長年愛好者,這當然也是我選 ThinkPad 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就算 XPS13 再好,鍵盤和小紅點照樣完全不是 ThinkPad 的對手), 不過 X1 Carbon 的小紅點倒是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的……難用。不曉得是否跟 X1 Carbon 與 T470s 採用了 super-low profile 設計的小紅點是否有關,亦或是 Linux 上的 driver 需要被更新,即便我將速度調整到最快,使用起來反應還是非常的慢,大概是以前機器小紅點的預設速度再快一點點而已,這對於長期把小紅點調很快的我來說真的是有些難以適應,也算是 X1 Carbon 全身上下最出乎我意料的雷點,本來入手之前一直很擔心新的六列鍵盤會適應不良,想不到鍵盤還不錯,有問題的卻是小紅點……

X1 Carbon 主打的賣點之一,便是採用強固的碳纖維背蓋,以及其加入了稀土元素的鎂合金底殼,這讓 X1 Carbon 即使在五臟俱全、一樣堅固的前提下,保持的非常輕盈,全機重量僅僅 1.13kg 。機身最厚的地方也比一元硬幣小上一大截!


連接埠的部份,一如所有 ThinkPad 的堅持, X1 Carbon 也提供相當完整的外接埠,左右個一組的傳統 USB 3.0 Type-A 接頭以外,還提供了 Full-size 的傳統 HDMI 、耳機/麥克風插孔、縮小版的 RJ45 轉接插孔以及非常大方的給了兩組 Thunderbolt 3 的 USB-C 接口! X1 Carbon 直接捨棄了舊式的電源街頭,直接採用 USB Power Delivery 來充電,並且兩個 USB-C 接口都可以用來供電。這使得 X1 Carbon 能夠完全不用擔心未來 USB-C 時代的全面來臨,且你也不需要為了與現在其實還非常常見的 USB Type-A 裝置相容而困擾,也不必使用令人困擾的轉接線。以 Ultrabook 來說這實在是非常慷慨的配置。另外這次還特別標榜了使用 65W 的充電器可以做到 1 小時能從 0% 充電至 80% , 這在外電源有限的時候也特別的有幫助。

至於縮小版的 RJ45 ,則需要透過一個特殊的轉接頭方能連,有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乾脆多給一個 USB 讓你直接用 USB 網卡就好了。這麼做有幾個好處,首先是這樣子走的是機器內的內建有線網卡,外接的轉接線等於是機內網卡的延伸, MAC Address 是固定的,驅動程式當然也是固定,不須另外安裝。另外,由於是內建網卡的關係,所以可以支援 Wake On LAN 和 PXE 等功能,可以達到一些 USB 網卡做不到的事。最後就是由於這個線只是單純的轉接線的緣故,所以會比一般的 USB 網卡來得輕巧、小一些~我個人猜測,由於不需要經過 USB 之故使用起來應該也會比較省電一點吧?

不過站在我個人的角度,我個人也是覺得多給一個 USB-C 實用度會比較高就是了(笑)畢竟我個人其實用不太到 Wake on LAN , MAC Address 是否固定對我來說也不太重要。但按照 X1 Carbon 機內的擁擠程度,再多擠一個 USB-C 應該也是有點困難。


因為搭了兩組新的 Thunderbolt 的緣故,原本底座外接的需求也一併獲得解決了,使用體驗能做到與傳統底座基本一致,並且不再侷限於要 ThinkPad 自己家的專用底座,並且底座也能與他牌電腦通用,以後即使要換電腦或是換底座都不必再擔心需要一起更換,能選的選項也更多。 像我這次就是選擇購買 DELL 的底座來搭配,除了底座上的電源沒辦法拿來開關機,除此之外傳統底座能做到的它都能做到,完全能像以前一樣回家插一條線變桌機,出門拔一條線就帶走。

X1 Carbon 從第四代起,已經改採用新式的指紋辨識器,不過這在 Linux 上暫時沒辦法使用,未來也不知道能不能用,殘念……

近年 ThinkPad 的底盤,不像以往的機器,都處理的越來越平整了, X1 Carbon 的底盤也很處理的很乾淨。 包含了風扇的進風孔、立體聲喇叭、腳墊、一個很小的 reset 鈕和一些標示,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其他的東西了。 X1 Carbon 的喇叭效果中規中矩,音質以筆電來說是還算可以的。與往年 ThinkPad 爛到不行的蜂鳴器相比已經好上許多,唯獨就是音量比較小一些。

X1 Carbon 與其他 ThinkPad 不同,主要是採用內建式鋰電池。 X1 Carbon 輕薄歸輕薄,但卻容納了比前一代更大的 57Wh 電池,這已是接近 X220 的 6cell 電池的容量,亦比 X270 或 X260 的雙 3 cell 電池(23.2Wh *2)加起來還大。外加 X1 Carbon 的平均功耗僅 X220 的一半不到,於是便造就了最終第五代的 X1 Carbon 在 1.13kg 的重量下,能夠提供你超過十小時的續航,實際使用下,即便是使用 Linux 系統,亦能輕鬆達到十小時的水準!(官方宣稱最高可達 15.5 小時)

X1 Carbon 從第四代起開始採用手機上常見的 LPDDR3 記憶體,與一般常見的 DDR3L 或 DDR4 相比, LPDDR3 能在閒置時省下大量的電力(耗電僅約十分之一),對於耗電量斤斤計較的筆記型電腦來可以省下不少電能。 以一般筆電和桌機來說,筆電幾乎所有的主要元件都有針對省電特話過,唯獨使用的記憶體顆粒是一樣的,因此記憶體耗電通常佔用一般筆記型電腦不少的比例,也因此採用 LPDDR3 想必也為 X1 Carbon 的續航力貢獻良多。但由於 Intel 的 CPU 至今未正式支援 LPDDR4 ,故目前還是使用 LPDDR3 ,即便如此其耗電量也能比一般 DDR4 低上許多。

第五代的重要改變之一,就是採用窄邊框螢幕,這項改變使得它比前一代整個小了一圈!紮紮實實的縮到比 MacBook Air 13" 稍微小一點的尺寸了。 與 X220 擺在一起, X1 Carbon 僅僅只比 X220 稍大一點,卻能容下 14" 螢幕。 視訊鏡頭依然擺在機頂,並沒有像其他窄框螢幕機種那樣被放在奇怪的位置或是直接被砍掉。雖然鏡頭素質也是一般般就是了。

另外我必須要說 X1 Carbon 5th 的螢幕真的是我用 ThinkPad 以來,品質最優秀的一片。以往 ThinkPad 螢幕以爛著稱(大概是覺得工程是也就看看黑底白字吧),即使是最高級的機種仍然使用效果不佳的 TN 面板,一直到 X220 的出現, IPS 才首次成為 ThinkPad 的選項之一,就算是前幾代的 X1 Carbon ,也依然是使用 TN 面板。 我的 X220 當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給它配上一張 IPS ,雖然受限於 LVDS 頻寬問題,解析度卡在 1366x768 ,不過以當時的 ThinkPad 來說, X220 終於能導入 IPS 真是讓許多人都非常振奮啊!時至今日,看到手上的 X1 Carbon 能用上這麼好的螢幕,其不論是顯色效果或是解析度都已大幅超越 X220 ,真是令人非常感動啊!即便是跟其他廠牌比起來, X1 Carbon 5th 的螢幕也絕不遜色,而且 IPS 總算是標配了,我真的不是很能理解以往 ThinkPad 的旗艦機種配一張爛 TN 螢幕是怎麼回事… Orz

不過一張漂亮的 14" 大螢幕也是須付出代價的,目前我自己一般狀況的使用下,螢幕都是所有元件中耗電居冠的,也因此背光亮度高低可以對它的續航力產生很大的影響。若你不幸的在需要把背光開強的環境下使用,那麼續航力會有明顯的衰減。

對了, X1 Carbon 5th 具備光源感應器,所以它其實具備了根據環境光源調節螢幕亮度的能力,這點其實我之前就非常好奇為何這在手機上行之有年的功能怎麼一直沒被納入一般筆記型電腦中(不過 MacBook 之前就有了),現在在 X1c 身上總算有了,不過很可惜的是,目前在 Linux 上我找不到方法驅動 X1c 的光源感應器,因此自動背光這件事情暫時還是達不到的。 Orz  雖然如此,不過我應該還是會偏向手動調光,畢竟背光對電力影響比較大,而我通常不會需要這麼亮的背光。

這是 X1 Carbon 的 SIM 卡與 microSD 讀卡機插槽,可以從圖看出其設計是複合式的。並且必須透過退卡針開啟。這是我覺得 X1 Carbon 5th 設計上一個非常匪夷所思的地方,光是空間不足僅給一個 microSD 讀卡機就已經夠不實用了,竟然還設計成跟 SIM 卡綁在一起,需要退卡針才能開啟?!這實在是太不合邏輯了,畢竟應該沒有人會隨身攜帶退卡針才對。因此我個人倒是認為聯想乾脆就直接把讀卡機拿掉搞不好還比較實在一些呢… 還好由於 X220 的讀卡機也早壞了的緣故,我已有購買一個 USB3.0 的讀卡機,這個內建的就當作不存在吧…

這回購買新機有特別加購可謂是夢寐以求的 4G LTE-A 網卡,是採用 Snapdragon X7 的 Sierra EM7455 。雖然說 4G LTE 網卡要價不斐,但翻開電腦隨時可以上網的方便性真的是無可取代,從此電腦用網路不需要再開手機分享,也不用怕手機沒電,也不再需要因為沒網路而綁手綁腳。比較特別的是, X1 Carbon 無論是美國還是台灣,所搭配的 4G 網卡皆是 EM7455 ,這張網卡是不支援 Band 28 (即 700MHz )的歐美版,而不是搭配另外一張亞太版的 EM7430 。或許是因為選購 4G 網卡的人不是很多,因此才沒有採購多種型號。不過沒有關係,我是使用中華電信的網路,因此不需要 B28 ,載波聚合的部份,也都可以正常運作沒問題~ 另外雖然理論上 WWAN 網卡會比使用 Wi-Fi 和有線網路來得耗能,但我目前使用起來感覺還好,並沒有因為使用 WWAN 而有特別耗電的狀況。

入手到目前一共使用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總體來說使用體驗是非常好的,很多新科技帶來的優勢都非常符合我的需要,包刮可以無負擔隨身攜帶的重量、輕易塞進背包且一點也不佔空間的厚度、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續航力和重量、更好的散熱控制、超脫以往的優秀工藝與質感和那漂亮的螢幕等等都讓我愛不釋手,來到第五代的 X1 Carbon 也很好的處理了一些新特性與傳統設計的衝突,比方說導入雙 Thunderbolt 3 的接頭讓新世代的 X1c 可以不需要專用底座也能達成一如以往那般超強悍的擴充能力,也一併與未來接軌。新的孤島鍵盤終於突破以往,不論在鍵盤排列、鍵帽設計、鍵盤穩定度還是優秀的回饋感都達到可與以往匹敵甚至更上一層樓的程度,六列鍵盤排列雖然還是需要適應,但門檻也不再這麼大了,背光鍵盤也用新的方式解決了沒有 ThinkLight 的問題。

小黑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小黑了,不過可以在新的 X1c 上面看到 ThinkPad  已在傳統和流行之間找到了一個新的平衡點,它在為我適度保留那些我喜愛的 ThinkPad 基因的同時,也為我帶來了新科技的無數優點,並很好的解決了原本的許多痛點。

令人遺憾的是 X1c 5th 雖然很接近我心目中的完美,但它並不完美。順手度還是差七列鍵一點的六列鍵盤、真的不好用且只剩下 Soft Dome 的新版小紅點(這算是最大缺憾)、智障的讀卡機設計,但除此之外, X1c 5th 真的給我帶來了很好的體驗,我也很喜歡這台新電腦。希望它能像它的前輩們一樣耐用、堅固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然後可以好好的陪我個好幾年。 :P



說真的,或許許多資深的小黑迷來說 ThinkPad 這幾年的蛻變可謂之「離經叛道」,很多人於是選擇改買 MacBook 或是其他家電腦,但不論從什麼角度看起來,雖然新世代的 ThinkPad 改變甚多,但是選擇 MacBook 或其他家,反而離我們認定的「好電腦」可能差距還更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注意,在較舊的文章留言並不會馬上出現在回應區!